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章 人情漩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人情来往何时了?应酬知多少!酒楼日夜闹哄哄,老师不堪人情重负中。面子友情似犹在,只是叹无奈。问君能有几多愁?可怜一年辛劳付水流!

    牛天苟对这种人情礼倍感为难、纠结、郁闷。

    送吧,这么大一个学校,150多名老师,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隔三差五地送实在难以承受,一个月就那三百来元工资,常常会入不敷出,这“高价饭”确实不好吃;不送吧,一个学校的老师,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人家喜烟喜糖发了,在黑板上也“广而告之”了,你还能装傻充愣、不讲“人情”、不给面子?你就不怕事后见面会感到难堪、最终造成同事关系的生疏?

    唉,我们的国人是最讲面子、最要面子的,人情礼原来不是真诚的祝福,都是面子挤压出来的啊。

    说实话,牛天苟是极为反感这种范围太大、太滥的人情礼的。当初,他除了结婚时请了土黄乡中学的全体老师(不到20名)外,女儿满周岁的时候,他根本没有通知学校的老师,只请了兄弟妯娌和几个直系亲戚,在家办了一桌喜宴,去年他买房搬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通知老师们办什么乔迁宴。

    牛天苟认为,这种范围太大、太滥的人情礼至少有三大害处:

    1.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一家办宴请客,150多名老师都得参与,浪费一整天的时间吃喝玩乐。即使平均每个老师一天只浪费10小时,加起来也是1500多小时;即使全校一年只有10家(当然绝对不止)办宴请客,加起来也是15000多小时。这15000多小时的时间老师们用来干什么事情不好?非要浪费在牌桌麻将桌上或浪费在闲得蛋疼的扯淡中?

    2.浪费了大家的钱财。

    送人情礼的人浪费钱财自不必说,收人情礼的人(办宴请客者)就不浪费钱财吗?

    人家办事你送50元,后来你办事又收人家50元,表面上看是扯平了,但你收到的这50元却要减去办宴的开支,假设减去25元的开支,你剩下的就只有25元了。也就是说,你送出去的50元钱在人情礼的一“往”一“来”中就只剩下25元了。要是你20年送出去10万元的人情礼,你最后“回收”的就只剩下5万元了,那“浪费”的5万元一部分被吃喝掉、一部分被酒店或厨师拿走了。

    所以,范围太大、太滥的人情礼送来送去,最后只能是穷了大家,肥了酒店或厨师,满足了一下办宴请客者几个小时宾客如潮的虚荣心而已。

    3.增加了大家的负担。

    一家办宴请客,150多名老师都得送人情礼,增加了老师们的物质负担;

    人情礼范围太大太滥,有的老师不堪重负,本不想送又奈面子不何,犹豫苦恼,有时校外的亲友和老同学老同事的喜事与校内的老师办事“并台”,收到请柬后究竟去不去,这同一天究竟该去哪家,是当面给礼金还是托人转交,给多少合适,多了自己是否承受得起,少了会不会影响面子和感情……种种考虑纠结烦恼,甚至因为送人情礼太多而为如何“捞”回来绞尽脑汁,给老师们增加了太多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牛天苟认为,亲戚因为固有的血缘关系,是必须送的;少数几个至交好友,为了表达情义,也是应该送的,但是,那些一般的同事呢?那些好几年都不联系了的老同学呢?平时不联系,一联系就发请柬,他们情愿吗?他们是碍于面子、迫于无奈啊。

    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关系疏远、貌合神离的同事,他们觉得人家都送了,自己不送显得太小气,不合群,没有人缘,于是只能硬着头皮送。

    这实在是劳民伤财、劳民伤神啊。

    牛天苟就郁闷了:这样的人情礼害处如此明显,为什么老师们都像得了癫狂症一般甘愿陷入其中而乐此不疲?

    遇到婚丧喜事时办宴请客自然是人之常情,怎么就不能办个一两桌或三五桌,让直系亲戚至诚好友表达一下心意就行了呢?怎么就不能“量体裁衣”“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穷酸的收入来决定宴请的范围呢?为什么就一定要“虚张声势”“打肿脸充胖子”地办十几桌、二十几桌甚至三四十桌,拉上不相干的同事熟人去浪费时间浪费钱财浪费精力去凑人数凑热闹凑排场充脸面,搞得全校的老师们都不得安宁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人们都有一种微妙的“盲目从众”心理?当身边的大环境都在认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就算这件事弊大于利,还是会被这种狂热的大环境同化?否则,就会被视作“异类”?被视作“古怪”“不合群”?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