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西北篇第三十章 骨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东西虽然看起来软趴趴的没什么战斗力,但是手札上记载过的生物电流还是很棘手的。而且它现在散发出来的气味不是很强就已经吸引那么多大蚯蚓自投罗网,我无法想象它的气味再猛烈一点会发生什么事。

    等他吃得差不多了,我从包里找出一些壹的屎,用打火机慢慢的烤。是虫子都得怕鸟,何况凤鸟可是百鸟中的大头。鸟屎烧了一会之后,死亡之虫开始躁动不安。我又一次看到了它腹中那个金光闪闪的东西,不过过一会又没有了。

    然后,死亡之虫就缓缓从一个大洞里面爬走了。此时方室里面的蚯蚓基本上被吃干净了,除了死掉的,神奇的是那些死掉的蚯蚓在死亡之虫走之后不一会就变成了虫干,溅在地上的汁液也蒸发了一样消失不见了,唯有地上留下的一滩深色的印迹证明这里刚刚有东西出现过,墙面上的蚯蚓洞也开始自我修复,虽然很缓慢,但是确确实实在变小。这个洞穴难道是活的?

    不过和向东没有管这些,死亡之虫一走,他又疯狂的去找机关开门,刚才死亡之虫出现的那个方室我们是没有进去过的,很可能在房间里还有暗门,或者外面的走廊要比我们看到的长。

    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由于蚯蚓打的那些洞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机关,整个摸索过后发现这个地下层的走廊是u型的,u的中间有六个房间,两边各三个,这些房间里面除了入出口的门以外还有和其他房间连接的暗门。

    有了经验之后我们就找的很快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在u型中间的一个房间找到了供奉阿难骨头的地方。这个房间要比其他的方室大上一些,中间有一个圆台,圆台周围围坐着一圈的僧人,都坐化了,变成了枯骨,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2个人。这得是得道高僧吧,我仔细看了一圈有没有传说中的舍利子,不过没有见到。

    但是骨头却不在那里,看来有人捷足先登了。和向东失望的坐在一旁的地上,我问他:“和小哥,你为啥要找那块骨头啊?”

    和向东摇摇头,一脸的茫然:“我也不知道。”说着他拿手指点了点脑袋,“脑子这里有个声音叫我一定要弄到。很重要。”

    这骨头就是不见了,一点踪迹都没留下,我本来想让橘闻闻看骨头的味道,看看能不能追踪到骨头的位置,结果橘白了我一眼:“你搞没搞错,我是妖耶,你让我去闻佛的骨头,**是不是嫌我死的不够早啊。”

    这下我也没什么办法了,无聊之下去看那些壁画,居然发现一点玄机来。

    壁画上面记载说这个地下层,可是耗费了各种心血的,其中有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为了让这个地下层能够永远的保存下去,在建造的时候,他往土里添加了一种东西,看图上画的是这个人抱了一大桶黑色的液体让僧人们加到土墙里面,到了僧人要画画的时候他又抱来一大桶白色的东西让僧人们用这个画画。画面上这个人是有头发的,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很好辨认,也能够看出其他人对这个红衣人很尊重,不过说实话没法分辨出这个红衣人是男是女。

    等僧人们都弄好了,这个人又做了什么事情(图上面表示的不是很清楚,只能看到这个人手指着天,然后下一张图他把一小把树枝一样的东西倒插进土里)之后这个地下层就有了神奇的能力,它就像有生命一样,可以自我修复。

    这一点刚刚我们已经体验过了,是真的。到现在这段时间,那些蚯蚓洞居然都快要修复好了。当地下层建造好之后,他们就秘密地把阿难的骨头供奉在这里了,最后一张壁画上面画着他们供奉阿难骨头时的场景,画面中他们把阿难的骨头放在这个方室的高台上面,所有人一起跪拜这个骨头,骨头里面居然放出了金色的光芒,光芒照亮了整个方室,方室里面所有的人好像都得到了一种精神上面的升华,由那个厉害的红衣人带领着,乘着白色的祥云离开了。我仔细数了数壁画上的僧人,果然有12个人,那这12个人都交代在这里了,为什么红衣人的尸体没有在这里呢?

    话说,会放金光的东西我怎么老觉得在哪见到过呢?我问和向东他们:“刚刚蒙古虫吃蚯蚓的时候,你们有没有看到它的肚子里面有金光一闪一闪的啊?”

    他们所有人都茫然的看着我摇了摇头,怎么,只有我一个人看到金光?该不会是我眼花了吧,可是我看到了两三次啊,眼花不可能花这么多次吧。想到这,我赶紧和小哥他们说这个情况:“我刚才在蒙古虫的肚子里看见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很有可能是阿难的骨头。”

    和向东听到我的话一下子眼睛就亮了起来,这一次由于我一直盯着他看,所以没有错过他眼底微微一亮的暗金色花纹,这个和向东到底什么来头,难道眼里有这种暗金色花纹也和化仙丹有关。那么,我在以前好像也有在一个人的眼里看到过这样的暗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